news
發布時間:2025-08-25
8月18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兒科門診被一股特別的暖意浸潤。18歲的曾欣(化名)緊握著母親王芳(化名)的手,手捧鮮艷的錦旗、芬芳的鮮花和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在醫師節前夕,將這份遲到了十八年的謝意,鄭重地送到了兒科主任醫師曹廷容面前。
錦旗上,“醫術精湛救危命,恩重如山永銘記”的字跡,不僅銘刻著一場跨越十八載的生命感恩,更無聲續寫著醫者仁心的溫暖長卷。
時間的指針倒回2007年,那時,僅三個月大的曾欣,因重度濕疹引發過敏性休克,幼小的生命危在旦夕。母親王芳懷抱小曾欣一路疾奔,于中午12點半左右抵達原璧山縣人民醫院。
當時正值午休時間,診室里只有曹廷容在值守,聽聞有休克患兒急需搶救,曹廷容當即沖出診室,吸痰、搶救,動作嫻熟迅疾,每一秒都在與死神競速。終于,曾欣脆弱的生命被曹廷容從生死線上拽回。

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讓王芳刻骨銘心地體會到生命的脆弱。生產時麻藥效果甚微,她熬過劇烈分娩疼痛才生下女兒,醫生更建議她不宜再生育,女兒的平安便成了這個家最珍視的光。這些年來,王芳常將這段往事講給女兒聽,回憶時淚水總會不自覺滑落。這份刻骨銘心的記憶,悄然在曾欣心底埋下了一顆學醫的種子,隨著成長悄然扎根。
“媽媽總說,我的命是曹醫生從死神手里搶回來的。”曾欣回憶。在“救死扶傷”故事中長大的她,對這四個字有著超乎尋常的感悟。小學時,學醫的志向便已堅定——她要成為像曹廷容那樣的醫生,用醫術守護生命。

在感謝信中,曾欣這樣寫道:我問過媽媽,為何不在當時或我記事了就來感謝您,她總說,當你真正理解救死扶傷這一神圣行為、真正走上醫護道路的時候,再去也不遲。
前不久,曾欣如愿收到了重慶中醫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終于迎來了母親所說的“合適的致謝時刻”。8月18日上午,當母女倆手捧鮮花步入兒科門診,看到正在接診的曹廷容時,積蓄了十八年的感激瞬間讓曾欣紅了眼眶:“真的特別感謝曹醫生救了我,您當年的仁心義舉挽回了我的生命,讓我這十八年能夠看到多彩的世界,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了真正的理想。這些年我一直把您當作榜樣,讓我明白醫生這個職業的偉大。我也想像您一樣,走上醫學這條道路,用醫者仁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這份突如其來的深情致謝,讓曹廷容既意外又無比欣慰。“今天真的很感動。”她感慨道,“從醫幾十年,有過歡聲笑語,也有過傷心痛苦,經歷過徘徊掙扎,但最終選擇堅持下去。救人,本就是醫生的本分和職責,從未想過圖什么回報。”
得知曾欣即將踏入醫學院校,曹廷容眼中滿是贊許。她特意拿出一副聽診器贈予曾欣,“你選擇學醫,未來能救更多人,這比任何形式的感謝都更讓我高興!”望著曾欣眼中閃爍的光芒,她動情地說:“今天看到你們,我覺得這條路值得有人堅守、發揚和傳承,也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加入醫生這個崇高的行業。”
從十八年前驚心動魄的生死搶救,到十八年后溫暖的信念傳遞,曹廷容醫生當年一次出于職業本能的善舉,不僅挽救了一個幼小的生命,更在不經意間點燃了一顆立志學醫的心。如今,這場“遲到”的致謝,恰是醫者仁心最溫暖的回響——那顆十八年前種下的“救死扶傷”的種子,已在時光沃土中生根發芽,綻放出足以治愈人心的璀璨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