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S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室建設 > 內科 > 心血管內科(心電圖室)
心血管內科(心電圖室)簡介
服務理念:以患者為中心,不忘初心、以心暖心
基本情況: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立于1995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涵蓋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老年瓣膜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等疾病診療及心臟康復的專業學科。科室擁有普通病房和監護病房(CCU)、獨立心導管室及心功能室,心血管病專科門診年收治病人5000+人次。常規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包括IVUS、OCT及FFR指導下的左主干、分叉、鈣化及慢性閉塞等復雜病變的介入治療)、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房顫、房撲、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早搏、室速等射頻、冷凍、脈沖電場消融)、起搏器植入(單/雙腔起搏器、無導線起搏器、植入型心臟轉復除顫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左心室造影、右心導管、肺動脈造影及球囊擴張術、左心耳封堵術、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先心病介入封堵術等,年介入量2500余臺次。
人才隊伍:心血管內科(心電圖室)現有醫護技人員52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8人,主治醫師8人,醫師3人,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9人,護師8人,主管技師4人,技術員1人。具有博士研究生10人(其中在職博士8人),碩士生導師2名,在職護理碩士研究生1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訪問學者2名,獲評“重慶市學科技術帶頭人”1名、“重慶市區縣醫療衛生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1名、“璧山英才”1名。
介入團隊
特色技術:
(一)冠心病篇:
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用心臟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組治療技術。在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病變段放置支架或藥物球囊,以保證血管長期暢通,是冠脈介入手術的主流。
適應癥:慢性穩定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術后再狹窄或并發癥。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2.血管內超聲(IVUS):將極細的超聲探頭送入探查的血管內,進行360°全方位掃描,通過外置的顯示屏可清晰顯示冠脈血管結構和病變。醫生就可以根據病變的形態、成分等因素來精準指導治療,降低支架內再狹窄及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后。
血管內超聲(IVUS)
3.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一種新型冠狀動脈內成像技術,用于評價斑塊和指導支架置入,與傳統冠脈造影相比,OCT對管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冠脈管壁的三層結構,被稱為“光學活檢”。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4.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FR)和冠狀動脈微循環阻力指數(CaIMR):作為功能學評價的公認指標,目的用于判斷狹窄病變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對冠心病的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并能改善患者的預后。
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FR)
(二)導管消融篇
1.射頻消融:通過血管將電極導管送入心臟內部進行電生理檢查,誘發心律失常,從而找出病灶的確切位置,最后釋放射頻能量將病灶消除,達到治療的目的。整個手術過程直觀可視,安全有效。
適應癥: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早搏、室速等。
心房顫動的射頻消融術
2. 脈沖電場消融(PFA):是一種新興的房顫消融技術,通過傳遞超快速(微秒至納秒)電脈沖產生強電場,能夠選擇性地對心肌組織進行損傷,而不傷及鄰近的非心肌組織,具有安全、高效消融房顫的優勢。
適應癥:心房顫動
脈沖電場消融術(PFA)
(三)起搏器植入篇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于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感知心肌電信號、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1.傳統經靜脈植入起搏器
適應癥:
(1)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2)慢快綜合征
(3)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
(4)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永久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2.無導線起搏器:具有體積小巧、電池續航能力強、手術創傷小、美觀、日常活動不受影響等優勢。
適應癥:
(1)存在傳統起搏器植入徑路異常的患者。
(2)反復起搏系統感染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起搏系統感染風險高的患者。
(3)終末期腎病及血液透析的患者。
(4)其他臨床情況或合并疾病導致患者植入傳統起搏器特別困難或極易發生并發癥。
(5)導線相關并發癥風險高的患者。
(6)預期心室起搏比例低的患者。
(7)預計心室起搏比例高(≥40%),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
(8)高齡患者。
(9)因個人偏好(職業、運動、美觀或其他原因)要求植入無導線起搏器的患者。
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3.植入型心臟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最為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在幾秒內識別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動放電除顫,可明顯減少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發生率,挽救患者生命。曾發生過心臟性猝死或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性心動過速(VT)或心室顫動(VF)的患者;有嚴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于35%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遺傳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Brugada綜合征等)和遺傳性離子通道疾病患者;在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中,如果符合特定條件(如NYHA心功能II至III級);無靜脈通路、經靜脈ICD植入存在較高風險、離子通道病、裝置感染或導線故障以及有心內膜炎病史的患者,可選擇全皮下ICD系統。
適應癥:
(1)心功能Ⅱ級或Ⅲ級,射血分數小于35%的心肌病患者;
(2)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顫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持續性室速;
(3)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自發性、持續性室速。
植入型心臟轉復除顫器(ICD)植入術
4.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是在傳統起搏基礎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過雙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療左右心室收縮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運動耐量以及生活質量,是心力衰竭治療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適應癥:
(1)竇性心律、LBBB,QRS時限≥150ms,盡管接受指南推薦的優化藥物治療,但LVEF≤35%的癥狀性心衰患者,推薦植入有/無ICD功能的CRT;
(2)符合常規起搏適應證,預計心室起搏比例>40%,LVEF<40%的收縮功能下降的心衰患者,不論房顫與否,推薦植入CRT。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植入術
(四)結構性?臟病篇
1.左心耳封堵術:左心耳在發生房顫時容易形成血栓。左心耳封堵術就是使用特定的封堵器封住左心耳開口,消除血栓形成的場所,達到預防血栓引起的腦卒中及體循環栓塞。
適應癥:
高卒中風險的房顫患者,滿足以下任一描述即行左心耳封堵術:
(1)不能服用抗凝藥;
(2)不愿服用抗凝藥;
(3)高出血風險。
左心耳封堵術
2.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通過股動脈送入介入導管,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復瓣膜功能。手術無需開胸,因而創傷小、術后恢復快。
適應癥:
(1)重度AS,超聲心動圖示跨主動脈瓣血流速度≥4 m/s,或跨主動脈瓣平均壓差≥4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動脈瓣口面積≤1.0 cm2,或有效主動脈瓣口面積指數≤0.6 cm2/m2。對于低壓差-低流速患者,根據左心室射血分數是否正常需進行進一步評估(如行多巴酚丁胺試驗)明確狹窄程度。
(2)患者有AS導致的臨床癥狀(分期D期)或心功能減低,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50%及紐約心臟病協會(New York Heart Assd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以上。
(3)存在外科手術禁忌或高危或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如胸部放射治療后、肝功能衰竭、主動脈彌漫性嚴重鈣化、極度虛弱等。
(4)主動脈根部及入路解剖結構符合TAVR(特別是TF TAVR)要求。
(5)三葉式主動脈瓣。
(6)術后預期壽命>1年。
(7)外科主動脈生物瓣膜毀損且再次外科手術高危或禁忌的患者。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
(五)先心病介入篇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是一種通過導管技術閉合心臟結構異常的微創治療方法。
1. 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左右心房間存在異常通道,導致血液從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
適應癥:
解剖條件:缺損直徑通常為 5-34mm,邊緣距離冠狀竇、肺靜脈、房室瓣等結構 ≥5mm。
血流動力學影響:右心室擴大或肺動脈壓力升高(但未達重度肺動脈高壓)。
癥狀:活動耐力下降、反復呼吸道感染等。
年齡:通常建議 ≥3歲,體重 ≥15kg。
2.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主動脈與肺動脈間胎兒期導管未閉合,導致異常血流。
適應癥:
缺損大小:通常適用于直徑 2-10mm 的管型或漏斗型PDA。
癥狀:心臟雜音明顯,左心室容量負荷增加。
年齡:嬰幼兒期后(早產兒PDA可能首選藥物或手術結扎)。
3. 卵圓孔未閉(Patent Foramen Ovale, PFO):出生后卵圓孔未完全閉合,可能形成右向左分流的潛在通道。
適應癥:
不明原因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且排除其他病因。
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術
(六)心衰的器械治療篇
慢性心力衰竭是任何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射血能力受損的臨床綜合征。發病率及病死率高,病情反復發作,已成為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問題之一。目前,臨床上 90%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因容量負荷過重引發的癥狀及體征而住院。充分減輕心力衰竭患者體液潴留及肺淤血癥狀并使患者達到干體重,既是緩解患者癥狀、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超濾是糾正心力衰竭容量超負荷的“金標準”。
超濾是通過對流轉運機制,采用容量控制或壓力控制,經過血濾器的半透膜等滲地從全血中除去水分的一種治療方法。在單純超濾治療過程中,不需要使用透析液和置換液。原理是在超濾泵負壓吸引下 ,通過濾器半透膜 ,利用跨膜壓力差把血漿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質濾出。
心衰超濾脫水裝置
設施設備:科室擁有GE Innova IGS 5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1套、美國強生CARTO?三維心臟電生理成像和導航系統1套、美國箭牌Autocat2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1套、成都錦江LEAD-7000心臟多道電生理記錄儀1臺、成都錦江VATION-100C心臟射頻消融儀1臺、成都錦江VATION—CooIPumP灌注泵1臺、美國飛利浦偉康V200有創呼吸機1臺、美國飛利浦偉康V60無創呼吸機10余臺、美國Mortara X-Scribe II運動負荷測試系統1套、上海光大ECG-6951E心電圖機3臺、深圳理邦SE-1201數字式十二道心電圖機2臺、匯醫融工CVFD-II(F)心血管系統狀態監測儀1臺、哈特凱爾FQ-17心衰超濾脫水裝置1臺、日本光電除顫儀3臺、六分鐘步行監測評估系統1臺、臨時起搏器3臺、動態心電圖記錄器30余臺、動態血壓記錄儀30余臺、心電監護儀47臺。這些先進設備的引入與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診斷準確率與治療效果,為科室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GE Innova IGS 5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
科研教學:科室人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各類課題15項。參編專著10余部,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申請獲得國家專利15項。長期承擔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院、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院臨床班的理論授課及住培醫師的臨床帶教工作,并榮獲“優秀住培科室”稱號。
科室在完成本院醫療工作的同時,多次協辦市級學會會議,牽頭開展市級適宜技術推廣活動,承擔著區域內醫療幫扶工作,進行胸痛、房顫、高血壓、心衰等各類心臟疾病診療的基層巡講,積極培訓基層心血管病學進修人員。
科室榮譽:科室已成功創建國家級胸痛中心(標準版)、國家級心衰中心、國家級高血壓達標中心、國家級房顫中心,獲批“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重慶市公共衛生重點專科”、“重慶市疑難高血壓聯盟單位”、“西部心臟介入護理專科聯盟單位”“市級公立醫院黨建示范黨支部”、“重慶市璧山區冠脈介入、心律失常質量控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碩士學位授予點等。
聯系地址:
門診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門診部2樓心血管內科診區
住院部地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住院部10樓病區
聯系電話:門診診區023-41522849、住院部023-4141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