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發布時間:2024-03-22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骨科再次突破高齡禁區,成功為一名104歲老人實施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老人康復良好,家屬感慨不已:“多虧了人民醫院,才兩三天,我媽媽就能下床走了,再過幾天就能出院了。”
前幾日,鄧婆婆在家中不慎摔倒,髖部疼痛難忍,無法行動。家屬將她緊急送往重醫附屬璧山醫院,但由于鄧婆婆已104歲,家人倍感焦慮,擔心會長期臥床不起。到我院骨科就診后,患者家屬希望通過治療她能重新恢復行走能力,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鄧婆婆有基礎疾病,圍手術期病情變化較快,且老年人骨質疏松嚴重,骨骼脆弱承受度低,如果進行手術治療無疑是挑戰“禁區”,麻醉及手術操作風險極高,且術后極有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面對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與期望,骨科彭李華主任及團隊聯合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臨床營養科等相關臨床科室,組織MDT(多學科診療模式)會診,對手術方案及圍手術期的各種情形進行反復分析、討論,最終決定采取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希望能幫助鄧婆婆順利挺過這一“難關”。
3月15日,由彭李華主任帶領骨科團隊為百歲老人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第二天,老人在助行器輔助下即可下地行走。針對婆婆的術后康復,骨科護理臨時負責人陳春燕帶領護理團隊從術前預康復、營養、心理、康復鍛煉等方面,給予老人及家屬專業的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時采用多形式健康教育,如骨科健康教育樹、二維碼專科教育小視頻、患患互助等方式來對患者開展全方位的宣教,提升照護者照護水平,加速患者的康復。
老年髖部骨折常被人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不及時手術治療,盡快恢復下床行走的能力,患者將長期臥床,容易引發壓瘡、深靜脈血栓、呼吸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彭李華主任表示,此次104歲高齡老人髖關節置換手術能夠成功,離不開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近年來,重醫附屬璧山醫院骨科團隊持續提升老年患者診療技術,擁有髖關節置換、脊柱微創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骨折微創治療等特色技術。通過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MDT)和加速康復外科(ERAS)的綜合應用,近一年骨科團隊已成功為90歲以上高齡老年患者完成了10余例髖關節置換手術,讓他們重新恢復行走能力,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